“D币积分”壮孩子“文化骨骼”

时间:2015-05-20     阅读次数: 2890 次

《宝安日报》于2015年519日报道:通过价值引领和科研引领,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坚持文化育人,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学习资源中心、社会资源中心、教师办公中心。光明新区公明中英文学校秉承光明新区生态教育的理念,坚持美好教育的办学思想,实施小班化、特色化、国际化的素质教育,助力全校师生共享幸福校园建设成果。

通过价值引领和科研引领,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该校通过青蓝工程、安居工程、温暖工程,打造出一支有愿景、重文化、懂浪漫的师资队伍。内容包括:实施名师培养规划,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以有效教学为基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基本功的培训,集团教研室指导开展跨区的教研活动。

该校还通过在光明新区与公明中学开展公民办结对帮扶,每学年安排培训计划,聘请市内外教育专家驻校帮扶;与香港高雷中学结为姊妹校,定期开展教研和考察活动。从三个不同区域的学习组织,帮助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

坚持文化育人,读中英文做文化人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2013年,公明中英文学校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学习资源中心、社会资源中心、教师办公中心。每天开展晨诵课、国学课、读写绘课、阅读课。学生每学期共读10本中外名著,小学阶段共读120本,阅读量300万字。阅读量是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3倍。

在教学理念上,该校首次提出了三三四综合素质主体发展模型,用30%的时间和精力养成习惯,用30%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能力,用40%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成绩。该校构建了多元D币积分成长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多方面达到目标情况进行积分,引导学生多元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三三四课堂改革,把知识教育、习惯教育、能力教育融为一体,把三维目标具体化到每节课堂。

实施教育国际化,让孩子走向世界。该校开展小班化、特色化、国际化的素质教育,塑造学生的文化骨骼,让学生成为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融合中西文化,强化英语教学,引进香港牛津英语课程、香港朗文英语课程、美国SSRW英语课程等,有外教帮助提升语言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填补了光明新区教育国际化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