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我的教研心得
时间: 2017-05-05 作者:yuanhengjia 阅读次数: 282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我们迎来了教研月,继孙树志老师开展的《不同形式学习活动的特点与组织》讲座后,日辉台幼儿园相继开展了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对于年轻老师而言,就好似迎来了另一个春天,在四月开展的各学科教研活动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日辉台幼儿园教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2017年4月初,幼儿园数学组组长凌紧紧老师带领数学组成员开展小教研活动,在教研过程中,从选课到报课再到教师根据所选内容进行书写教案,每一个环节都是结合孙老师的活动指引进行操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选课过程中我结合本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经验选择核心经验图形与空间中主题的方块组合变变变内容,考虑到在操作环节,我们班的孩子能够借助小方块和现有的尼基丁教材进行逻辑转换,利用翻转或旋转、移动的技能进行组合造型,并结合前书写技能,利用操作单记录组合的造型,最后与小朋友进行分享。有了这个思路,再参考凌老师的教学教案,我在书写教案和设计教学上设计如下:
1.抛出话题,利用小方块可以组成什么样的造型?
2.介绍材料,五块小方块和操作单、尼基丁教具和操作册。
3.幼儿操作和交流,初步探索,利用小方块有可能组成的造型有哪些,你是怎样组成的?
4.再次操作,分享经验,借助尼基丁操作册按照图形指示翻转旋转方块进行造型组合。
5.教师归纳经验,在操作过程中,不同的造型是借助方块的翻转或旋转、移动组成的。
有了以上的流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逐渐变得清晰,并且层层递进。
孙老师还提出来三前三后的理论指导,即活动中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认知在后,经验在前。在活动中以有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幼儿操作记录,教师以观察为主,详细观察幼儿操作的过程,把主动权交还给幼儿。以前我总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极力想将幼儿的思想控制在我们的范围内,老想着孩子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才算成功的课例教学,忽略了给孩子的主动和自主权,经过这次教研,在教师退位上我做出了调整,尽量让孩子多操作多发现。
在教学时间上,根据孙老师的指导做出了调整,即师幼时间分配中,15—20分钟的小组探索活动中,教师约占时间为20%,幼儿占80%,也就是说在活动过程中还是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介入,大部分时间交还幼儿进行操作。
在家长开放日当天,我组织第一小组幼儿进行了《方块组合变变变》数学小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我根据教案的引导,逐步进行施教,“三前三后,合理组织教学”,孩子们在引导下都能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并进行分享,家长朋友也对这次活动充满兴趣,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能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希望班级能坚持开展类似的小组探索活动。
数学课例观摩活动中,灿灿小朋友分享操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