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恒佳“美好教育”思想及其释义
时间: 2017-07-03 作者:yuanhengjia 阅读次数: 5876远恒佳教育集团高扬“美好教育”的旗帜,办优质化学校。关于远恒佳美好教育的办学思想,要强调几个核心观点,并做基本的解析。
一、美好教育的理念
教育愿景:焕发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拥有美好的人生,建设美好的教育。
教育价值观:为每一位孩子的美好人生奠基。
教育使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优秀公民。
二、美好教育的内涵
美好教育,体现在哪里?就在远恒佳的学生素养上、教师特质上、小班化课堂里和学校品牌中。
美好学生:习惯好、能力强、成绩优
美好教师:有愿景、重文化、懂浪漫
美好课堂: 三三四课堂
美好学校:这里给你支点,让孩子走向世界
三、美好教育的基本解读
(一)“四个美好”的愿景
焕发美好的人性。教育就是唤醒,让人不断走向崇高。追求美好的人性,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让师生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得到尊重而不是偏见,甚至歧视。关注人性,远恒佳才能办有温度的教育。
培养美好的人格。教育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远恒佳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触动灵魂的教育才是美好教育。
拥有美好的人生。远恒佳集团从事0-18岁的教育,着眼于人的一辈子,强调给孩子积极的人生体验,过一种美好的校园生活,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
建设美好的教育。坚守远恒佳的教育特色,让学生们在校园里常欢乐,常惊奇,常探索,常健康。远恒佳幼儿园的早期中英文阅读,中小学的“六艺十能”、“五星十最”以及“三三四课堂”的综合能力培养等教育模式,就是建设美好教育的路径。
教育美好,人生才美好;人生美好,生活才美好;生活美好,世界才美好。
(二)美好学生的特质
学生习惯好、能力强、成绩优,这是远恒佳的的学生素养。全球优质的教育都把习惯养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自觉学习,善于合作,打下一生立世的基础。
能力强的共同特征是积极进取,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和远见。作业工整、书写漂亮,既是能力也是学习品质,今天的写字能力就是明天在社会上的“面子”;发言时大方的站姿、交流的目光、恰当的手势、响亮的声音、清晰的吐字、辩论的气场,既是当下的讲话水平也是今后的交际能力;全员学艺,有一门特长,既是悦纳自我也是审美能力,更是培养未来职场中赢得欣赏的潜力;上台展示,是塑造学生的自信力,也是培养走进社会的开放胸襟和面对现实的勇气;小组合作,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钻尖”,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培养今后的“共生”思路和“共事”思维。
成绩优的学生普遍爱思考,有爱因斯坦所欣赏的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不怕考试;保持探究的激情和深度学习的精神,习惯于以课堂为基点贯通课前和课后而自主学习。
(三)美好教师的素养
有愿景、重文化、懂浪漫的教师队伍,是远恒佳队伍建设目标。有愿景的教师,胸怀教育理想,充满激情地工作。教育最大确定性就是一个“变”字,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家长在变。因此教师要有事业情怀和敬业精神,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使自己的潜能不断激发,才华充分释放。
重文化的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能做到有德、有能、有效、有品。学校的文化都基于一个背景,就是学生的差异,差异产生矛盾,矛盾产生冲突,这些冲突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来解决。真正高德的教师,非常尊重他的同事、他的领导和他的学生,非常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高徒出名师,真正有能力的教师会通过高效课堂使学生受益。老师本身就是学校的一个文化符号,启迪学生“读中英文,做文化人”。
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浪漫情怀,就没有激情,没有诗意,那么职业倦怠就不可避免。教师工作一辈子,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懂浪漫。内心有浪漫,就会在快乐生活中享受工作;就会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就会在心灵中记录教育现象,记录感动,记录自己的思考。
(四)美好学校的品质
远恒佳集团的发展目标就是办个性化、特色化、国际化的精品教育。以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全集团教育改革。继续加强英语特色学科和艺体学科建设,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优化教育合作项目,使国际化成为办学的优势。
融合中西文化,使远恒佳教育既秉持中国基础知识扎实的优势,又有国外教育主动性强、创造力强、动手能力强的长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和国际理解教育,创造条件给学生利用寒暑假出国游学,扩大视野,体验世界,交流多元文化,提高判断能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办出国班,启动国际课程中心项目。目前我们已经与香港高雷中学、香港谭李丽芬纪念中学、加拿大文思博学校、澳门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扩大合作平台。
以个性化、特色化、国际化办学特色,让孩子走向世界,这就是远恒佳集团理想中的学校。
(本文根据2013.2.18大会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