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机制:民办学校的内循环
时间: 2017-06-20 作者:yuanhengjia 阅读次数: 3504
学校是一个人生命的驿站之一,是学生精神发育和生长心灵力量的场所,让一所民办学校充满活力与诗意,基于制度与机制的内循环尤为重要。董事会认为,集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实百年老校的基础,必须以“上班是军队、下班是家庭、培训是学校”的集团精神引领队伍。
一、思想建设,制度执行的前提
制度是用来管事的,思想是管人的,我们要把员工的思想建设放在前面。远恒佳的教师真正融入民办教育,应该思考民办学校的现实,想明白才能为之奋斗。
转变观念,调整心态,确立与民办校性质相容的意识。远恒佳人既然选择了民办学校,就不要患得患失,就必须有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改革意识、进取意识等,以主人翁的心态接受民办学校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尽管这种观念的转变和心理调整非常困难,但是每一位加入远恒佳的教师,都必须尽快完成这个转变和调整。
树立家园意识,自觉将个人发展与远恒佳发展融为一体。既然选择了民办学校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我们就应该把远恒佳当作自己的家,去爱学校,把学校当作自己事业的根基,不要总是把自己当成“过客”。虽然在一所学校工作的时间可能不会太久,但每一个学校工作的经历都是自己生命历程的一段,值得珍惜。民办学校的教师只有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才能与学校共同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辩证地看待福利待遇问题,在待遇方面不宜过分计较。原因有四:一是教师的经济待遇是在聘任时由教师和学校双向约定的,从法律的角度看,合同期内学校既不能减少教师的经济待遇,也没有提高经济待遇的义务。二是教师经济待遇是与学校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提高经济待遇不仅取决于学校的分配方式,也取决于学校的发展水平,更取决于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所谓学校好,大家才好。三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经济待遇,经济待遇的高低是相对的,只要比从前好,又有提高的趋向,就应该平和地接受。四是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教师工作的意义是不能完全用经济标准来衡量的,奉献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
应该辩证地看待未来保障问题。一是自己相对较高的现有工资中已含有未来保障的成分,应对自己的工资收入分配做出统筹,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未来保障资金。二是应该充分利用现在的社会保障政策,购买相关的保险,投资未来保障。三是未来保障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民办学校造成的,也不仅仅是民办学校教师才遇到的问题,民办学校教师如果从事其他工作,也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四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也将会不断完善,对此民办学校教师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应该辩证地看待一些不公平现象。现阶段民办学校教师和公办教师之间客观上还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对此民办学校教师应该持辩证的态度。一是因为这种不平等是与现阶段我国的国情相联系的。二是因为民办学校教师从事现在的工作是教师个人自愿和相对较好的选择,应该多看多想现有工作的优势,珍惜和感恩现在的这份工作,少做无谓的比较。三是因为任何公平都是相对的,而追求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民办学校教师既要正确对待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又应该对不公平现象的日趋减少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制度建设,事业发展的保障
集团的职能部门和经营实体,下属各单位的行政班子,都在为集团出力,为我们的事业付出心血,贡献智慧,集团董事会深感欣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单位之间、板块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控危机,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集团的管理制度很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适时适度地修订。让这些制度,激发活力,不束缚手脚,是我们每个干部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管理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校情、园情不同,都要执行好集团统一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办事、做事、管事的一整套程序化机制,固化下来,大事做精小事做细,制度就有了生命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集团下属单位很多,各单位既要遵守集团的制度,又要创新本单位的管理,在工作中勇于面对新问题,敢于创造性解决问题,为集团的制度创新积累、总结经验。
三、制度执行,以高效工作为目标
有了严谨的制度和稳健的机制,我们只能把事情做完,要把事情做好,还需更好地修炼,练就高效工作的习惯。一切制度最终指向高效工作的目标,服务于这个目标。
对于干部来讲,养成高效思考的习惯、高效安排时间的习惯、高效处理杂务的习惯。对于教学管理来讲,教师应养成高效教学的习惯。对于学生管理来讲,养要成高效学习的习惯。做事有效果,应该是管理的根本目标。
集团的精神是“上班是军队、下班是家庭、培训是学校”,体现了制度的纪律性、人文性、进步性。干部用自己的优良习惯引领师生的习惯,这就是带队伍。一个校园内,所有的人都按要求做事,就成功了一半;都按集团确立的程序化机制办事,就成功了一大半;都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成功了。因为个人的习惯已经化成积极的群体心态,成为互相影响的学校文化了。这就是我们提倡的用“上班是军队、下班是家庭、培训是学校”的集团精神引领队伍。
(本文根据2009年1月干部大会的讲话整理)